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职能:
法约尔五项职能: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
四项职能:
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
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
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2. 管理者的技能(P44)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
2.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①科学管理理论:美国学者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又被称为“泰勒制”,其目标是提高生产率。
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科学的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
②一般管理理论:也叫经营组织理论,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提出了 管理的五要素&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③行政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
行为科学: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属于行为科学理论
第三章 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1.组织环境的特点:客观性;复杂性;关联性;不确定性;层次性
2.组织环境分析: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政治 经济 社会 技术);具体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即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竞争者、买方、卖方)
3.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第四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管理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道德
2.道德的发展阶段:前惯例层次(最低层次:对自己是否有利),惯例层次,原则层次(强调个性和个人英雄主义)
3.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对雇员;顾客;竞争对手;环境;社会发展 的责任。
第五章 决策
1.决策的原则:信息;预测;可行性;系统;对比择优;反馈 原则。
2.决策的标准:
①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提出的“最优标准”
②西蒙提出的“满意标准”:
能够获得有关决策的所有信息;
能够判断所有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
能够准确预测每一种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③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提出的“合理性标准”
3.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组织文化;决策者个人因素;时间因素;过去的决策
4.德尔菲法:又叫专家意见法,背对背通信
第六章 计划
1.计划的内容:5W1H
2.计划的基本特点:目的;首位;普遍;适应;经济
3.如何完善计划?
①计划的内容:5W1H
②计划制定的程序:评估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评选各种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辅助计划;编制预算。
计划工作的原理: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
战略计划的重要性:
①战略计划是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一般为 5 年以上)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
②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
战略计划是协调组织内部各种活动(资金筹措、资源配置、经营管理活动)的总体指导思想;
战略计划能促使决策者从全局出发,高瞻远瞩地考虑问题,不仅要考虑顺境下,尤其要考虑逆境下应当采取什么行动;
可以减轻甚至删除出乎意料的市场波动或事件对企业造成的问题,避免在此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波动。
战略类型: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集中战略
目标管理的特点:员工参与管理;以自我管理为中心;强调自我评价;重视成果。
滚动计划法的特点:“分段编制、近细远粗” , “长、短期计划紧密结合”
第七章 组织
1.组织设计的含义:组织设计就是根据组织目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筹划和考虑。
主要内容为:
①根据任务和目标的要求,进行职能与职务的分析,设计组织机构
②进行部门设计和层级设计,划分各机构间的上下左右关系、职责权限和分工协作范围;
③建立机构间的工作流程和沟通渠道
④制定一定的政策方针和措施使机构有序运转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环境;战略;技术;规模;发展阶段。
组织设计的原则:目标统一;专业化分工;统一指挥;责权对等;有效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精简高效 原则。
职权: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权利。这种权利是组织授予的,拥有职权的人在职责范围内对相应的事情发布命令并希望命令得到执行。
①职权的来源是组织,它是由组织授予的;
②职权的基础是职位,获得职权必先获得职位;
③职权是以履行职责为前提的,职权的大小取决于职责范围的大小
授权:上层管理人员将适当的权利授予下属,让下属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作出决定和支配资源
授权的原因:
①管理宽度的原因;
②经济、效率的原因;
③知识限制的原因;
④培养管理人才的原因
组织结构的类型: 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也称为“斯隆模型” 、 “联邦分权制” 。它是在一个企业内对具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
责任和利润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第八章 人员配备
1.人员配备的原则:因事择人;因才适用;动态平衡。
2.招聘的方式:
第九章 组织变革
1.组织变革的动因:
2.组织变革的方式:渐进式变革;激进式变革。
3.当代组织变革新举措: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运行柔性化;组织协作团队化;大企业内部的“小企业化经营”
第十章 领导
1.领导者的作用:
协调作用:领导者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活动,以使组织内部趋向协调而产生巨大的组织效应。
指挥作用:在组织的集体活动中,需要有领导者帮助成员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组织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
激励作用:组织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各部门受激励的状况,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层次、各岗位及各人员都需要激励。
2.领导者的影响力主要来源:组织赋予的权力(法定权;奖赏权;强制权;)&领导者个人(专长权;个人影响权)
3.管理方格理论:贫乏型,任务型,俱乐部型,中间型,团队型
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命令型(成熟度低的下属)、说服型(较不成熟)、参与型(比较成熟)、授权型(高度成熟)
5.授权的艺术:因事择人,权责同授,逐级授权,授权有度,授权形式合理,要掌握有效的控制方法
第十 一 章 激励
激励的作用:
可以把有才能的、组织需要的人吸引过来;
可以使已经在职的职工最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
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大大提高工作绩效。
激励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
双因素理论(保健、激励)
期望理论:M激励力=V效价*E期望值
3.激励的方法:
物质利益;目标;任务;榜样;培训;荣誉;组织;制度;环境;危及;信息 激励。
第十 二 章 沟通
沟通的特点:
心理因素对沟通的影响很大;
沟通既是信息传递过程,又是感情交流过程;
沟通主要以语言为载体;
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会出现沟通障碍。
2.沟通的作用:
是保证决策科学的基本前提;
是改善人际关系的基本手段;
是改变员工行为的重要方法;
是适应外部环境的重要途径。
3.双向沟通的含义和使用情况:
双向沟通是指有反馈的沟通,即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相互进行信息交流的沟通。
适用情况:时间比较充裕,但问题比较棘手;下属对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至关重要;下属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上级习惯于双向沟通,并且能够有建设性的处理发聩意见。
第十三 章 控制
控制贯穿于整个管理的过程。
有效控制的原则:
一、 及时性原则
二、 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恰到好处,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因为,过多的控制会对
员工行为产生过多限制,从而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少的控制将不能使组织活动有序地
进行,不能保证各部门活动协调发展,进而有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 重点原则
重点原则要求控制要有重点,抓主要问题,但又不能只从某个局部利益出发,形成“见树不见林” ,从
而影响全局。
四、 经济性原则
五、 客观性原则
六 、 弹性原则
3.控制的内容:人员;时间;成本;质量;库存;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