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现象在人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比如:一道新菜上来,初品还没有什么特殊滋味,待主人细细介绍之后,似乎才能体会到菜的新奇和特殊来。或者,有一天突然有人说:“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是不是病了?”这句不经意的话你起初还不太注意,但是不知不觉地,你真的会觉得头重脚轻,浑身不舒服。如果上医院检查,可能什么毛病都检查不出来。
在我们熟知的小品《卖拐》中,赵本山反复对范伟说他的腿一长一短,让范伟受到心理暗示,真的觉得自己的腿有问题。这种心理暗示正是骗子常用的伎俩。而医学领域则可以利用暗示为病人治病。某人到医院,说身体难受,日渐消瘦,什么药也没用。医生经过检查,发现他患的是“疑病症”,也就是一种心病,而不是身体的病。医生就对他说:“你患的是某某综合征,刚巧有一种新药,专治你这种病,注射一支,三天就痊愈。”打针三天后,“病人”果然痊愈出院了,其实医生为他打的只是葡萄糖。
那么,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接受别人的暗示呢?从心理学上讲,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我们称其为“主见”。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
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这样一来,“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也并不总是“有主见”的。“自我”的不完美或是“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暗示往往发生在被暗示者感到自卑的情况,就是觉得自己不如暗示者,觉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自己必须接受他的判断、自己必须接受暗示者的影响。其实,这样的暗示本质上就是用自认为比自己强的别人的智能、代替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维和判断。当然,这样的自卑、自贬,以及对于暗示者的崇拜和能力的夸大,很少能被受暗示者意识到,这些心理过程通常都发生在潜意识。
对于来自他人的心理暗示,我们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要提防受到别人的操纵、控制。我们说过,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那么如果一个人的自我非常虚弱、幼稚的话,这个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这种人的人格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倾向,甚至可以说,在潜意识中就存在着接受暗示、接受控制、接受操纵的渴望和需要。这样的心态往往和外来的暗示一拍即合,很容易接受不良暗示,从而上当受骗。
暗示可以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他人暗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暗示,是有意识地向他人发出刺激,使之迅速地不假思索地接受,望梅止渴就是典型的例子;另一类是间接暗示,是暗示者向他人发出刺激,使之接受,但又不显露动机或不明确指明含义,需要他人从事物和行为本身来理解。
自我暗示是依靠思想、语言,自己向自己发出刺激,以影响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意志。自信心就是一种自我暗示,当一个人面临挑战时,如果充满自信,就会鼓起勇气,奋力完成任务。
其实,一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如果不在上面播下成功意识的良种,就会野草丛生,一片荒芜。自我暗示就是播撒什么样的种子的控制媒介,一个人可以经由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动地把成功的种子和创造性的思想灌输进入潜意识的大片沃土。相反,也可以灌输消极的种子或破坏性的思想,而使潜意识这块肥沃的土地野草丛生。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于获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李小姐是一家杂志社的打字员,一天到晚她的工作都很忙,也因此对这份工作不太满意。
有一天副经理让她打一封长信,她不耐烦地说改一改就行了,不一定要重打。哪知经理沉着脸说:“如果你不爱干,我可以找到爱干的人!”
这时,李小姐明白经理是在威胁她,感到很生气。但转念一想,人家说得也对。自己拿人家的工资,就应该好好地做事。
本来她很讨厌这个工作,但是从现在开始,她决定开始喜欢这个工作,就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是喜欢这个工作的!”她不断地这样说,过了一段时间,就发现自己真的喜欢这个工作了,效率也得到了提高。这就是因为她对自己说的话,对自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改变了自己对工作的态度。
由此可见,语言的暗示作用实在不可低估,因此我们要尽量说些积极的话来激励自己,比如“我能行,我有能力,我一定会把它做好”等等。有一本书叫做《告诉孩子,你真棒!》,就是要用积极的暗示来激励孩子。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也是许多成功励志学的精髓所在。
我们要尽量避免说“丧气话”,比如“事情弄糟了,完蛋了,我太笨了,干什么都干不好,什么用也没有……”等等,因为这些话会使你真的成为那个样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在一个战俘身上做了一个残酷的实验:将战俘四肢捆绑,蒙上双眼,搬动器械,告诉战俘:现在对你进行抽血!被蒙上双眼的战俘只听到血滴进器皿的嗒嗒声。战俘哀号一阵之后气绝而终。其实,纳粹并没有抽该战俘的血,滴血之声乃是模拟的自来水声。
导致战俘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他自己的心理作怪。在他的意识里只有死的念头:耳听血滴之声,想着血液行将流尽——死亡的恐惧,瞬时导致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心血管发生障碍,心功能衰竭。从心理学上说,杀死这个战俘的不是抽血,而是抽血的声音,或者说是一种心理的暗示。
所谓心理暗示,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方式活动。
暗示只要求受暗示者接受一些现成的信息,并以无批判地接受为基础。暗示不需要讲道理,而靠直接的提示。美国有一种戒烟电话,当一个人烟瘾上来难以抑制时,就可以拨打一个特定的号码,接通后话筒里就会传来叫人难以忍受的气喘声和咳嗽声。这便是使用暗示方法帮助人打消烟瘾,最后得以戒烟的例子。
暗示可以是语言的、行动的、表情的,也可以是某些符号。如商场的橱窗里经常摆放一些穿着时令服装的塑料模特,我们看到了,这就是对我们的符号暗示,暗示“这件衣服多漂亮呀,快来买吧”;当我们看到一些人在商场里选购这些衣服,我们又获得了行为暗示,某人买完衣服后喜形于色,对我们又形成了表情暗示;而有人买完衣服后还赞不绝口,说是物美价廉,这又给我们传递了语言暗示。这些符号、行动、表情和语言,虽然没有直接地“号召”我们去买衣服,但是通过含蓄的间接的暗示方法可能会达到这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