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涯发展与辅导的理论基础
- 特质取向的生涯理论
识记:1、帕森斯的职业指导三部曲;2、人与环境匹配理论;3、霍兰德的类型理论。
应用:1、帕森斯理论对当前生涯的辅导的启示;2、利用工作适应理论进行生涯辅导;3、利用霍兰德理论进行生涯辅导。
特质取向理论是强调生涯选择的内容的理论,强调人与环境的匹配,静态的、不考虑发展;强调人是差异、可测量。
- 特质-因素理论
强调人境匹配,帕森斯职业选择3因素是特质取向理论的起点。
帕森斯职业选择3步曲:第一步,对自己有清醒的了解,你的态度、能力、兴趣、抱负、资源局限和奋斗目标(了解自己);第二步,获得职业成功所需条件和要求的知识、优势与不足、报酬、机会和不同类型职业的发展情景(了解职业信息)。第三步,在此基础上合理决策。
对职业指导的启示:重视职业信息的收集。
使用特质因素论应用:1、对来访者的特质进行评估(五方面:能力倾向、成就、兴趣、价值观和人格);2、获得职业信息(信心的来源和类型、信息分类系统、来访者所要考虑的各种职业条件与要求的信息)。
- 工作适应理论
由戴维斯、罗圭斯特及其同事们提出,主要目的是预测工作适应。
基本概念:满意:工作者对工作的总体满意程度以及对工作环境各方面的满意程度;令人满意:同事、上级、公司和机构对工作者个人的工作产出和工作效率是否满意。
人有需要并有能力满足,工作机构对工作者有一定要求。人与环境试图获得和保持彼此的一致,个体必需成功地满足工作环境的要求,而工作环境也必需满足个体的需要。个体需要与环境要求都是动态发展的,是否一致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工作者的满意可通过工作结果、工作纯净、工作投入程度及士气判断。
属特质-因素理论范畴,但重点在后的动态匹配过程。应用此理论,首先考察来访者个人需要,第二步是了解和评估工作环境的要求和条件,之后和来访者一起探讨适合选择。21世纪准确发现满足个体需要的工作环境并非易事,工作者必需学会使用自己的能力在各种工作中获得满足。工作适应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积极主动模式(尝试改变环境),另一种是反应性模式(改变自身适应环境)。
三、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首次提出特质取向的职业选择理论)
最流行的理论,是目前多数测量工具的基础。霍认为,职业选择是人格表达;同类职业群体中成员有类似人格特征和发展史,并创造出特有人际;职业满意取决个体人格与环境二者适配性。
4个基本假设:多数人分6种(RIASEC),现实型、研究、艺术、社会、企业、传统;环境也分为同样6种,每种环境对应类型人主导;人们将寻找可以施展才能、表达他们态度和价值观、解决他们愿解决问题、并承担适合他们角色的工作;人的行为是由人格类型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决定。霍用3种最强兴趣代表一个人的职业兴趣。
六角模型(诊断系统):
内部一致性:指人格类型与环境类型之间彼此的相关程度。相邻一致性高、相对差异大、相间一致性中等。
分化性:指个体人格类型或环境类型的单纯性的量度,越偏向单纯类型,分化性越高。
适配性:人的人格类型与环境类型的匹配度。
重要顺序:人与环境适配性最重要,人或环境的分化性其次,人或环境的内部一致性最次。(适配性的高低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职业满意度、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成就)
四、特质取向理论应用
特质理论强调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个人特质,其次是环境知识,最后是在此基础上匹配。将特质取向理论用于生涯咨询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自我了解;职业环境知识;人-职匹配。
- 发展取向的生涯理论
识记:(1)舒伯的生命全程和空间理论;(2)限制-妥协理论。
领会:(1)不同阶段的生涯发展任务;(2)不同生活角色的相互作用;(3)社会地位及性别类型对职业抱负的影响。
应用:(1)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进行生涯辅导;(2)如何对处于转折期的人进行生涯辅导。
发展取向的理论强调过程。
一、金斯博格的发展理论(第一个从发展观点看待职业选择问题)是人与环境匹配理论、发展理论和背景理论三者的结合。
二、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重要贡献之一是提出了生涯发展阶段论(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间理论)。每阶段有特定的发展任务,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职业需要。他将生涯发展分为5个阶段:
1、成长阶段4-13岁:任务:关心未来;增加对生活控制;在学校和工作中取得成绩;获得用途工作的习惯和态度。
2、探索阶段14-24岁:职业选择范围缩小、已经选择或已经开始为职业做准备的教育或培训。是职业认同的阶段。任务:结晶化—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形成职业目标的认识过程;特定化—将个人的职业自我概念转化成特定的教育选择或职业选择;实施主要选择—完成必要的训练开始就业。(这三个过程就是计划、准备和实践的过程)
3、建立阶段25-44岁:任务:工作的稳定—通过同化组织文化和履行工作职责发展在机构中的安全感;巩固—通过表现积极的工作态度培养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工作习惯,巩固在工作中的位置;提升—可以升到机构中的高一级水平上去)
4、保持阶段45-65岁:任务:保持、继续、创新。(保持已取得的成绩,继续更新知识和技能,创新做事的方法和发现新挑战。通常所说生涯平原阶段)
5、衰退阶段65岁以上:任务:减轻工作负担、退休安排、开始退休生活。
阶段间有过渡阶段,每一阶段内部也有再探索再建立的过程,大循环套小循环。
职业成熟:描述不同年龄的个体生涯发展阶段以及他们作出职业选择决定的准备状况。舒伯把职业成熟看成青少年生涯发展的核心任务。职业成熟随年龄增加,但主要影响并不全是生物学方面。
生涯发展理论有时间和空间两维度,扩展了生涯发展的空间。生命全程代表不同生活阶段中生涯发展的过程,而生活空间则表示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社会、公共场等)以及在这些环境中人们扮演各种角色。用生涯彩虹描述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间理论,彩虹上每阶段都有重要角色。
舒伯强调个体所有的角色间的互动(可大可小;可是支持、补充、补偿、中性,也可能是冲突),可使生活丰富,也可使负担过重。了解一个人生涯状况最重要的是了解生活角色网络。多数情况下,来访者寻求辅导是因为他们正在改变生活结构中的某个要素或者重新安排生活角色的模式。
舒伯理论对生涯发展研究,特别是发展的关注点扩展到一生方面有大影响,对生涯发展教育也有重要启发。
三、戈特福瑞德森(Gottfredson)限制-妥协理论
关于职业抱负的内容及发展过程的理论。职业抱负是一个开始于童年的发展过程,反应人们实施自我概念的努力,对职业满意取决于选择和自我概念符合程度。自我概念是选择职业的主要因素,受社会阶层、兴趣水平及性别类型的影响。
职业偏好是一个喜欢的范围而不是点,通过大量放弃负面选择而不是通过选择正面。是一个减少和缩小范围的过程,因为现实障碍,一个人最喜欢的职业并不必然是真实的,个体面对现实或明智或不明智的放弃一些目标。范围限定是在认知发展基础上进行的,可能在完全了解职业之前已经限定了选择范围。(职业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地限定范围。范围的限定的整个过程是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职业抱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象和职业印象相比较并判断二者匹配程度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认知参与)
范围限定4阶段:
第一阶段是大小和力量导向:对成人意义有了一些了解,意识到职业是成人的任务。
第二阶段是性别导向:开始发展性别角色意识。
第三阶段是社会评价导向:形成更抽象的概念,更关心他人意见,意识到教育、职业、收入间关系,知道父母对自己期望,对自己能力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此阶段开始建立可接受的最低水平边界,以及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边界。
第四阶段是内在的、独特的自我导向:前三阶段是拒绝不能接受的选择,第四阶段是找出可以接受的、喜欢的和最可能接受的选择。第四阶段便开始了妥协的过程。
确定范围是个体拒绝不能接受的选择,而妥协是放弃最喜欢的选择,为了不太喜欢但更可能得到的机会而调整抱负以适应外界现实。妥协有两种,一种是预期性妥协,在事先评估基础上进行;另一种是经验性妥协,在实施自己最喜欢的选择遇到障碍时发生。
影响信息的获得和积累的3个原则:1、选择性注意;2、从需要到执行(临阵磨枪);3、探索的接近性和容易性。由于这样的原因,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往往出现偏差。
四、发展取向理论应用
发展取向理论是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用该理论辅导首先聚焦来访者的忧虑,收集信息;然后评估来访者工作角色与其它生活角色的关系以及工作角色的重要性;第三步是确定来访者的生涯忧虑,找出作出选择和执行选择的资源;第四步用质性评估方法评估来访者的自我概念和生活主题;最后把评估和访谈数据整合,并将整合后的故事与来访者的职业忧虑比较,进行进一步规划。
- 社会学习的生涯理论
识记:1、克朗伯兹所提出的影响生涯发展的因素;2、自我效能感和结果期望对职业兴趣的影响。
领会:1、学习经验对生涯发展的影响;2、自我效能感对生涯发展的影响。
应用:1、根据社会学习理论,说明应该如何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2、根据社会认知理论,说明学生的职业兴趣是如何发展和改变的。
一、克朗伯兹(Krumboltz)社会学习理论
匹配理论和发展理论都不能单独解释生涯发展,因为职业选择的内容(选择什么)和选择过程(如何选择)存在着相互作用。社会学习理论则提出在选择的过程中个体变量和环境变量对生涯发展的影响,而且两者的影响存在相互作用。
基本假设:个体人格及行为都可以用独特的学习经验解释,经验受先天因素和发展过程影响。人有智慧,能够解决问题,努力了解环境并反过来控制环境。
影响职业道路4类因素:
1、遗传天赋与特殊能力;
2、环境条件;
3、学习经验:每人都有独特学习经验模式,这些学习经验导致最终职业选择路径。一种是工具性学习(直接学习经验),重复正强化,从行为结果中学习属于工具性学习。另一类是关联性学习,发生在人们把一些先前的中性事件或刺激与一个充满情绪的事件或刺激相联系,可能是直接的,还可能发生在间接的或者替代学习过程中。我们对职业形成的刻板印象大部分都是关联性学习的产物,而且非常难以改变,影响个人对职业的选择。(影响:见下一条最后一句)
4、以上三者交互作用导致不同的任务取向技能:包括价值观、工作标准和习惯、知觉和认知过程、心理状况、情绪反应。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学习历史(经验、各种条件反射形成的内在现实及加工倾向),通常人们可能不记得这些学习经验的特定特征和结果,但往往从中得出概括性的结论。
四种影响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产生4种结果:
1、自我类推:指按照自己标准或他人标准观察自己并评价自己表现(可能内在或外在,兴趣、个人价值都算)。
2、外部世界观类推:指通过对自己生活环境所做的观察,推论或预测未来及其它环境中将发生什么。自我和世界观类推都是通过学习得到。
3、任务取向技能:指在职业抉择过程中,习得的认知和操作能力以及情绪倾向,用以应对环境,解释环境和自我观察与外部世界观类推的关系,作出关于未来事件的外在的和内在的预测。
4、行动:实施职业选择的具体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在辅导中的应用:
1、能力是习得,能力测验不能限定来访者,而应助其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2、兴趣是习惯,可以继续习得,应助其识别未来要发展的兴趣领域、发掘未发展能力和兴趣是生涯辅导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3、人们都有影响生涯的错误和消极信念,应助其识别并改变,肯定促进生涯发展的信念。
4、价值观、人格也都是可以改变的。
生涯辅导中要帮助来访者为适应现代化发展做好准备。包括4方面工作:扩展自己能力与兴趣;面对不稳定的经济环境准备变换工作;建立自信,采取行动;处理不同的与职业有关的问题。目标是:促进来访者的技能、兴趣、信念、价值观、工作习惯和个人素质的发展,使每个来访者能够在不断变换的工作环境中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生活。
本理论建议个人生涯发展需要有机会广泛获取各种学习经验,相对于发展取向的理论,指导意义更大(更积极),更实用。
二、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新近发展起来,基本假设:人与环境互相影响高度动态,行为除受遗传特征影响外,还受其他4方面因素影响:人的行为;自我效能;对结果的期望和目标。
自我效能(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组织和实施一系列所要求的行动以达到指定绩次的判断)与对结果的期望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人的兴趣发展,人对自认可以做的好的、能够产生有价值的结果的事情越发有兴趣。
教育和职业活动中的表现是能力、自我效能、结果期望和已经实现了的目标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备高自我效能的人有高水平表现。自我效能信念和结果预期都可以预测学业与职业兴趣。
性别、种族、身体状况、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变量都会影响自我效能的发展
(个体变量和环境变量相互作用影响学习经验,学习经验→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自我效能+结果预期→兴趣;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兴趣→选择目标→选择行动→表现及成就--自我效能,P26页图)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应用:
提高自我效能感、提供支持和减少障碍。提供准确无偏差的职业信息也非常重要。注意经验影响,强调自我效能、结果期望和目标在教育与职业选择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塑造自己的生涯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主动作用。
-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识记:1、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金字塔模型;2、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CASVE循环。
领会:自我谈话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应用:利用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CASVE循环解决各种有关的生涯选择问题。
一、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基本观点
假设:生涯决策基于如何思考和感受;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解决生涯问题的能力即取决于认知也取决于知识;解决生涯问题需要良好的记忆能力,生涯决策需要动机;生涯发展作为个体终身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一直持续进行;生涯认同依赖自我知识;生涯成熟取决个体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生涯咨询目的是提高来访者作为生涯问题解决者和决策者的能力。
职业问题就是未决定状态到理想的决定状态间存在的差异。咨询员要帮助来访者从不确定的状态向确定状态(整合的、有计划的、自信的、内控的、健康的)过渡,职业问题包括了认知、情感、行为和生理反应元素。
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
元认识(后摄认知)--执行加工领域
一般信息加工技能(CASVE循环)--决策技能领域
自我知识 选择的知识 --知识领域
CASVE循环。生涯决策过程包括下列5步。
1、沟通:意识到理想现实间差距,信息可源于内状态或外界要求。确认要解决的问题的阶段。
2、分析:找到问题原因和问题各元素间关系。是了解自己和各种选择的阶段。
3、综合:加工分析阶段的各种信息,产生消除差距的行动方案。扩大选择后缩小选择的阶段。
4、评估:评估每一解决方案对自己、家人社会的影响,排次序,此过程价值观起重要作用。
5、执行:通过目的-方法分析,形成实施最优选择的计划和策略(步骤、中期目标、子目标),最终达到目标。
沟通再循环:经过执行再回沟通阶段,评估结果是否成功,决定后续。
元认知: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生涯问题的解决和决策的制定,是更高水平的思维,3种重要的元认识技能:
1、自我对话:需积极自我对话,可建立积极期望,强化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
2、自我觉察:保持自我觉察能力,意识到自己正在执行的过程,自己的情感等。
3、自我监控:监控执行的过程,保证有序按时按目标进行。实际是质量控制机制。
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应用
促使来访者提高信息加工技能、学习生涯决策技能、改善元认知(重要目标)。以金字塔模型和CASVE五阶段模型为理论框架。
- 不同理论的比较
领会:各种理论的共同主题和发展递进关系。
应用:根据各种理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灵活运用各种理论,并能够做适当整合。
一、各种理论共同主题
1、了解自己是几乎所有生涯发展理论核心主题:帕森斯提出三步曲第一步:了解自己,霍兰德的个人职业身份认同(一个人对自己目标、兴趣和才能有明确的、稳定的认识)等等。
2、环境因素。
3、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理论的发展递进和不断完善
霍兰德及后来人境匹配理论都是帕森斯理论的发展。金斯博格和舒格将研究重点转向发展论,强调生涯发展和作决定的终生过程。克朗伯兹则试图将个体、环境因素及过程相结合对职业行为进行解释。
霍兰德更详细和精确的发展帕森斯三步曲。金斯博格和舒格加入了发展的变量,放到一个具有时空和空间的框架下考虑。戈特福瑞德森则强调限制和妥协(对发展的补充)。克朗伯兹则从学习角度研究解释人境相互作用在个体内部微观过程。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则加入自我效能感的新因素。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强调了元认知的作用。每一理论都以先前理论为基础发展完善。